close

深圳龍華行政區元年譜寫發展新篇章

行政區元年,龍華區經濟社會發展再上臺階。圖為深圳北站商務區建設現場。

今天是2018年的第二個工作日,這是一個適宜沉思過往與守望將來的時刻。

冬日的陽光灑在臉上,驚喜留在王姐的心中。“全國首個院士下社區傳承中醫工作室入駐,上線全國首個微信支付新農合系統……”,於2日啟動的“發現龍華之美”新聞采風活動走進龍華人民醫院,老龍華人王姐瞪大瞭眼睛:“原來龍華的醫院這麼強悍!”

手捧證書站在聚光燈下,楊斌的臉上滿佈驕傲的光芒。不久前,“全國基層改革創新案例”出爐,廣東省2例上榜,龍華區公共文明促進會名列其中。而在日前舉辦的文促會總結表彰大會上,楊斌代表的民治靜電機分會榮獲2017年度優秀分會。

隨著清脆悅耳的“當當當”聲,一列“微笑海豚”駛入站臺。去年10月28日,深圳現代有軌電車示范線正式開通載客試運營。從樟坑徑到清湖地鐵站,湖南小夥楊民權和女友有說有笑,一段故事還沒有講完,電車已經到站。小情侶兩個直說“方便”。

過去這一年,是龍華區建區元年,許許多多如王姐、楊斌和楊民權般的普通人,生活、工作的軌跡在不經意間,已與新龍華的建設發展深度交織,更顯圓融豐滿。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為深圳市最年輕的行政區,在建區元年,龍華決策層精準把握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以紮實的改革實踐為鋒刃,凝心聚力落實“中軸提升”戰略,推動龍華各項事業再上新臺階。

“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龍華區委書記餘新國表示,全區將把黨的十九大精神、省委全會精神整體把握、一體貫徹到工作各領域和全過程,將其轉化成生動的改革實踐,推動龍華各項事業不斷邁上新臺階,爭當率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的尖兵。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全會精神,關鍵在行動,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 ,歸根到底要靠實幹。”龍華區區長陳清也表示,要以更寬視野、更大格局、更高標準謀劃長遠,以務實態度和科學方法把龍華發展路子走對走實走好。

聚力“中軸提升”打造發展新引擎

去年6月29日,深圳首列現代有軌電車試運行儀式在龍華區舉行。

4個月後的10月28日,現代有軌電車示范線正式開通試運營。兩個多月裡,有軌電車日均客運量約1.6萬人次,最高達2.1萬人次,平均每天可減少1萬輛小汽車出行。

城市運營專傢人士曾斷言,龍華建區,將實現深圳城市中心功能在中部的率先突破,極大地提升中部發展軸的輻射功能,對於深圳加快特區一體化、率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作為全球最新軌道交通產品的代表,“微笑海豚”落地龍華,一步到位地將深圳北部片區拉入軌道交通時代,深圳中部發展軸和北部核心區也因此納入市區“1小時交通生活圈”,由此,意味著深圳市決策層提出的“中軸提升”戰略在龍華取得重大進展。

不僅僅是現代有軌電車示范線的開通。

去年以來,龍華區借鑒128公路由“銹帶”到“智帶”轉型的成功經驗,以梅觀高速市政化改造為契機,優化沿線兩側用地用房佈局,以深圳北站、觀瀾高新園未來產業集聚區、九龍山產學研片區為戰略支撐的三核,以梅觀高速路沿線佈局的重點企業和園區為多節點,打造“一廊三核多節點”,提升產業配套服務水平,依托富士康、華為等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企業,打造連接港澳、輻射全球、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梅觀創新產業走廊。

“行政區事業要有新作為,必須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眼界、更長遠的考量,對標國內外先進國傢和地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超常規推進”,龍華區委書記餘新國強調,龍華區要充分利用自身區位優勢,深入實施中軸提升戰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梅觀創新產業走廊融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戰略部署,形成帶動中軸提升的經濟增長極和發展新引擎。

凸顯改革鋒刃

以改革的領先支撐發展的率先

“這是一次學習會、一次觀摩會,也是一次調研會,龍華改革的方式、路子以及結構,令我眼前一亮”,去年8月初,一口氣聽完龍華六大改革項目的現場路演後,深圳市委改革辦副主任楊立勛頗有感觸地說。

2017年,距油煙分離機離全面深化改革啟動已有4年。

時間是常量,也是奮進者的變量。如果把全面深化改革比作建造大廈的話,頭三年是夯基壘臺、選材備料、立柱架梁的三年。當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領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已基本確立,來自基層一線的改革實踐,正是在夯實基層基礎上下功夫的關鍵所在。

建區元年的龍華,其改革深意正在於此。

去年3月,著眼於凸顯頂層設計與基層實際的有效對接,突出問題導向、目標導向,龍華區明確瞭2017年38個改革項目,並在全市率先出爐《龍華區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實施辦法》,涵蓋七大工作機制,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鏈條。

從土地整備和城市更新機制改革到基礎設施供給能力提升改革,再到基層治理新體制探索,龍華區重點改革項目讓楊立勛收獲良多,其中的“基礎設施供給能力提升改革”,他極為欣賞。

楊立勛直言,“基礎設施供給能力提升改革”直接鎖定“路網、學位、床位”等重大民生基礎設施,極其具有針對性,倒逼政府從審批制度改革、服務型政府建設及扁平化管理三個維度,補齊制度短板,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基層一線的鮮活樣本。

“把握全局重結構,上承國傢設計,下接龍華實際,精彩!”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教授魏達志的點贊直截瞭當。

把脈“主要矛盾”

以優質供給對接群眾需求

走在龍華區人民醫院裡,聽著羅新樂院長的講解,王姐直說“沒想到”。

在過去的一年裡,這所區屬醫院動作頻頻,國傢級項目紛紛落地,“院士級”服務觸手可及,全院次均門診費用130.96元,次均住院費用7228.75元,在全市同級公立醫院中均處於最低水平之列。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作為深圳市最年輕的行政區,龍華區在經濟、社會、民生領域取得瞭長足進步,然而囿於基礎薄弱、空間受限,看病難、讀書難、出行難仍然困擾著轄區居民生產生活。

據瞭解,龍華區委區政府堅持把財政預算80%以上用於民生事業,全面推進十大民生建設項目,每年實施一批民生實事,切實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去年以來,龍華城管執法罰款額約占全市一半,亂張貼停機追呼數超過全市三分之一,安監執法罰款數約占全市三分之二,未發生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城市治理井然有序。

就在去年9月底,龍華區首次舉辦“兩代表一委員”電視問政會。以“讓交通更順暢”為主題,12位問政者針對交通熱點“連環發問”,相關單位負責人現場一一回應。三個多小時的問政會,堪稱一次政府交通設施供給與民間出行需求的系統對接。




未來五年,龍華全區將新增公辦學位約4萬個、幼兒學位約3萬個,基本滿足學位需求;加快推進8所大型醫院新改擴建,完成直屬醫院創“三甲”;人均文體設施面積提高到1.5平方米,實現五年翻番;籌建政策性住房不少於3萬套,有效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餘新國說,要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龍華人民,讓龍華更有品位、更有溫度、更有活力,讓群眾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圖/文吳永奎李世釗



(原標題:深圳龍華行政區元年譜寫發展新篇章)



靜電油煙處理機 本文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B79D1650E4FC69BD
arrow
arrow

    vrl197fd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